千亿球友会-蒋叶非,最难忘首次执裁国际比赛 历经挫折才能收获成长
在北京体育大学的一间会议室内,蒋叶非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篮球裁判技术的讲座,这位身材挺拔、眼神锐利的国际级裁判,如今已成为中国体育裁判界的中坚力量,当被问及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时,他毫不犹豫地将思绪拉回到了八年前的那个夏天——2016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,那是他首次执裁国际比赛的起点,也是他人生中一次深刻的洗礼。
“那场比赛,我至今记忆犹新。”蒋叶非回忆道,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,“当时我只有28岁,刚通过国际篮联的考核,被选派去执裁U18亚洲锦标赛,赛前,我兴奋得整夜没睡,但一上场,就意识到自己准备得远远不够。”那场比赛中,蒋叶非负责执裁东道主马来西亚队与韩国队的对决,比赛进行到第三节时,一次关键的界外球判罚引发争议——他误判了球权归属,导致马来西亚队教练当场提出抗议,现场观众也爆发出不满的嘘声。“那一刻,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质疑我,”蒋叶非坦言,“赛后,裁判长找我谈话,指出我在压力下的判断失误,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,国际赛场的每一秒都考验着你的专业与心态。”
这次挫折,成为蒋叶非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他出生于一个体育世家,父亲是地方篮球俱乐部的教练,从小耳濡目染下,他对裁判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,大学时,他专攻体育教育,并开始系统学习裁判规则,2012年,他通过国家一级裁判考试,随后在国内联赛中崭露头角,但国际赛场的初体验,让他意识到国内外的差距。“裁判更多依赖经验;但在国际比赛中,规则执行更严格,文化差异也更大,亚洲球队注重团队配合,而欧洲球队更强调个人技术,裁判必须快速适应这些特点。”蒋叶非说。
为了弥补不足,蒋叶非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提升之路,他每天花数小时研究国际篮联的最新规则,观看经典比赛录像,并主动向资深裁判请教,2017年,他执裁了在泰国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篮球赛,这次他吸取了教训,在高压环境下保持了冷静。“那场比赛,我成功处理了一次加时赛的冲突,双方球员因身体对抗险些动手,我及时介入,用清晰的解释平息了事端。”蒋叶非笑着说,“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挫折不是终点,而是成长的催化剂。”

随后的几年里,蒋叶非的执裁履历不断丰富:2019年,他参与了在中国武汉举行的男篮世界杯预选赛;2021年,他执裁了东京奥运会亚洲区资格赛;2023年,他还担任了杭州亚运会篮球项目的裁判之一,每一次国际任务,他都视作学习机会。“国际比赛让我接触到全球顶尖的裁判理念,比如现在强调的‘视频辅助裁判’技术,它要求裁判在毫秒间做出精准决策,这背后,是无数次的模拟训练和团队协作。”蒋叶非解释道。
除了技术提升,蒋叶非更看重心理层面的成长,他分享了一个小故事:在2022年的一场国际友谊赛中,他因一次误判被赛事组委会约谈,险些被暂停执裁资格。“那段时间,我差点放弃,但我的导师告诉我,‘裁判的价值不在于永不犯错,而在于从错误中站起来’。”这句话激励他重新投入训练,最终在后续比赛中赢得了认可,蒋叶非已成为中国篮球裁判界的标杆人物,多次荣获“优秀裁判员”称号,并担任青年裁判培训导师。
“回首过去,我最感激的就是那次首次国际执裁的挫折。”蒋叶非总结道,“它教会我,裁判工作不仅是吹罚比赛,更是对公平、耐心和韧性的考验,体育裁判就像人生,没有一帆风顺的路,只有历经风雨,才能见到彩虹。”他的故事,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裁判勇敢面对挑战,蒋叶非正筹备参与2025年亚洲杯的执裁工作,他期待能将更多中国裁判的智慧带到国际舞台。

在体育的世界里,蒋叶非用亲身经历证明:挫折是成长的必修课,而每一次执裁,都是对初心的坚守,正如他常对学员们说的那样:“拿起哨子的那一刻,你代表的不仅是自己,更是体育的精神——公平、尊重与永不放弃。”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